555芯片
写在前面的:
转眼已经大二了,上完了电路,回想起高中学习的555,在此记录,缅怀逝去的高中时光。
0.前言
555定时器于1971年由西格尼蒂克公司推出,由于其易用性、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中。
————百度百科
常用的555芯片(DIP-8封装):

其内部电路如图所示:

- 其中有三个5k电阻串联而成的分压电路(有人说这就是555芯片名称的来源)
1.原理介绍
555芯片的真值表如下图所示:
引脚 | 功能 | ||
---|---|---|---|
1 | GND | ||
2 | TRIG | ||
3 | OUT | ||
4 | RST | ||
5 | CTRL | ||
6 | THR | ||
7 | DIS | ||
8 | V+ |
RESET | THR(6脚高触发端) | TRIG(2脚低触发端) | OUT(3脚输出端) | DIS(7脚) |
---|---|---|---|---|
0 | x | x | 0 | |
1 | 0($<\frac{2}{3}V_{cc}$) | 0($<\frac{1}{3}V_{cc}$) | 1 | |
1 | 1($>\frac{2}{3}V_{cc}$) | 0($<\frac{1}{3}V_{cc}$) | 禁用 | |
1 | 0($<\frac{2}{3}V_{cc}$) | 1($>\frac{1}{3}V_{cc}$) | 保持 | |
1 | 1($>\frac{2}{3}V_{cc}$) | 1($>\frac{1}{3}V_{cc}$) | 0 |
2.应用电路
电路分析:
$voltage\rightarrow$ | 0 | $\frac{1}{3}V_{cc}$ | $\frac{2}{3}V_{cc}$ | $\frac{1}{3}V_{cc}$ | 0 |
---|---|---|---|---|---|
6 | 0 | 0 | 1 | 0 | 0 |
2 | 0 | 1 | 1 | 1 | 0 |
3 | 1 | 1 | 0 | 0 | 1 |
7 | 1 | 1 | 0 | 0 | 1 |
其流程为:开始时,2、6脚电压为0,3脚输出高电平,同时,内部三极管截止。此后,电容充电,使得2、6脚的电压逐渐升高,当2、6脚的电压在$\frac{1}{3}V_{cc}和\frac{2}{3}V_{cc}$之间时,保持原有状态,即3脚输出高电平,内部三极管截止。当2、6脚的电压大于$\frac{2}{3}V_{cc}$时,3脚置0,同时三极管导通,电容C和$R_B$通过三极管链接到地,形成放电回路,使得2、6脚的电压下降。
根据电路基础里面动态电路章节的知识(相当于解一个一阶的微分方程,高中讲到这里莫名其妙蹦出来的一个0.7(ln2)整的我有点头疼,直到大二学了电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式子:
$t_H=(R_A+R_B)Cln2$
$t_L=R_BCln2$
其中$t_H指的是电路输出高电平持续的时间,t_L指的则是电路低电平持续的时间$
那么接下来生成一个我们想要的方波就很简单啦( ̄︶ ̄)↗
方波的周期:$T=t_A+t_B=(R_A+2R_B)Cln2$
方波的占空比:$duty=\frac{t_H}{T}=\frac{R_A+R_B}{R_A+2R_B}$
实物搭建:
简单出道题目:使用NE555搭建一个方波发生电路,要求:频率10kHz,占空比50%。
上述电路的问题是占空比不能低于50%,为了使方波的占空比能接近50%,我们需要尽量使$R_A<<R_B$,我们通过上述公式确定电路的参数为:$R_A=100,R_B=10K,C=0.01uF(其中R_B是电位器用于之后硬件调节方波至10KHz)$
电路仿真:

实物展示:


洞洞板含贴片元件可以极大的节省空间(~ ̄▽ ̄)~
理论很完美,现实很骨感(ノへ ̄、)
测试环节:经过实际测试,上述电路不会生成10kHz的正弦波,其原因经过一步步的排查,初步认定为电路设计的不合理。实际测试上述电路有以下几个现象:
- 电路的输入阻抗很小,芯片发热严重
- 在5v供电的情况下,2、6脚的电压在2.3v左右,并且一直没有变化
- 输出一直是0v
对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网络上查找了一个电路进行仿真加上实验洞洞板测试,其原理和之前分析的差不多,主要是引入了两个二极管来改变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充电时间的不同。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实际面包板搭建的电路如下:

经过调整电位器,可以把输出的频率调到1kHz。
至此暂告一段落…( _ _)ノ|(该去复习了,虽然期末推迟到了下个学期)